魔鬼经济学4: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01-28 16:23:35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谨以此书献给我们的读者
你们的活力每每令我们拍案叫绝
感谢你们的关注
引言
博客与瓶装水有何共同点?
10年前,在《魔鬼经济学》一书行将出版之时,我们决定创建一个
姊妹网站。域名毫无创意,就叫Freakonomics.com,[1]该网站恰巧有博
客功能。
列维特其人总是要落伍几年,博客这种东西他从未耳闻过,更何况
是读写。都伯纳解释了这一想法,列维特仍然心存疑虑。
“让我们试试看。”都伯纳说。彼时,我们合作的时日不多,列维特
还不明白,我会通过这六个字来劝他做各种各样他从未打算做的事。
所以我们就写博客来试试看,以下是我们写的第一篇帖子。
解放我们的孩子
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世间最美的。进化似乎塑造了我们的
大脑,因而假如我们日复一日地凝视自己孩子的脸,这张脸会越看
越顺眼。正如别人的孩子脸上若粘了饭粒,看起来会觉得恶心,但
换作自己的孩子,却反觉有几分可爱。
说起来,我们也翻来覆去地看了《魔鬼经济学》的手稿,所以
现在我们也对这手稿看顺眼了——虽然长了疣子、粘了饭粒,等
等。所以我们开始觉得,或许真的会有人想读,而且读过之后,或
许还想抒发己见,这个网站便由此而来。我们希望在日后的一段时
间,这里能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或者至少是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
拌嘴斗舌的)家庭。
而这里确实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
我们所写的博客往往要比写进书里的内容更加随意、私密、观点鲜
明。我们不仅给出具体答案,也会提出问题。我们写了思考到一半又后
悔放弃的内容,也写了思考通透后仍然悔不当初的内容。但多数情况
下,开博客让我们理所当然地对世界保持好奇与开放的心态。
与第一篇博客不同,绝大多数博客条目都是由我们其中一人所写,
而非像我们所写的书一样是两人合著。我们有时会邀请朋友(甚至对
头)写博客;我们举行过“仲裁会议”(邀请几位智者解答一道难题)和
问答活动(邀请过丹尼尔·卡尼曼[2]这样的人物,也邀请过高级应召女
郎安莉)。曾有数年的时间,是《纽约时报》在运营博客,这让博客有
些名不副实。但《纽约时报》最终意识到应该放任我们随心所欲,让我
们自主运营。
多年来,我们时常扪心自问,究竟为何一直在更新博客,却苦无答
案。写博客没有报酬,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博客促进了我们所写书的
销量。实际上,博客或许还蚕食掉了书的销量,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免费
发布文章。但久而久之,我们明白了自己为何一直在写博客:我们的读
者喜欢读博客,而我们喜欢自己的读者。其好奇、富于创见,尤其是那
份童心,正是我们笔耕不辍的原因。在后文中,我们将会为你展现。
偶尔会有读者建议我们将博客结集出书,最初我们觉得这是愚蠢透
顶的想法——直到不久前的某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