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准:LIBOR改革引发的全球博弈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3-11-19 23:01:14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序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未来一个时期,无论是社会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还是经济转型的不
断深入,都意味着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环境将要面临深刻变化。
建立基于市场的金融基准,是遵循三中全会所强调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等现代市场体制的一般规则,在公
平、开放、透明等原则上,加快金融市场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举措之一。在协调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和人民币资本项
目开放等各项改革中,只有建立了权威、有效、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并使用的金融基准体系,才能真正减少政府管制变量的种类,
真正让价格充分反映金融资源的供求状况,实现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把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和
结构调整的地方。
作为中国利率市场的管理者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者,中国人民银行关注国际金融基准改革对监管框架的重构,研究其定
价、报价机制转变对金融市场价格机制形成和完善的影响,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在实现基准利率体系可控性、实用性和公允性等方
面的有益经验,希望进一步探讨能够推动金融基准形成并发挥有效作用的客观规律。越来越多的专家认识到,与其争论或质疑伦
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LIBOR)基准的有效性,不如通过完善机制设计,从制度层面杜绝类
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为多侧面掌握国际金融市场改革的最新动态,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邀请中国工商银行、汤森路透等机构的专家,于2013年
和2014年举办了多次LIBOR改革及发展的小型研讨会,对国际金融基准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跟踪分析。这些讨论中有不少真知灼
见,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个方面,改革报价机制能否解决金融市场失灵的问题。LIBOR丑闻引发了全球对基准利率是否具有基准性的争论。国际
金融市场上,以LIBOR为代表的各类金融市场价格基准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使用规模,由于路径依赖的特性,通过改革现有报价方
式的做法对市场震荡较小。但LIBOR丑闻揭示了金融市场的失灵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改革报价机制来解决。例如,所谓的瀑布式
的报价要求机构根据流动性紧缩或不可测的程度,按照监管机构规定的来源获取价格信息。这种方式能否更好地避免价格操纵,
需要经过市场的实践和观察。但我们同时应深刻反思引发利率操纵的深层次原因,顺应金融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确立能真正代
表金融市场主流定价模式的基准。
第二个方面,要观察LIBOR等金融基准从几乎完全市场自发产生,到受国家立法监督产生的转变中,会对金融市场交易、创
新等行为产生哪些影响。中国正在着力解决转变政府职能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从这方面来说,金融基准的建立对我们有着特殊
的重要意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