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11-15)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1-12 22:40:11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目录
单读11:联结/断裂
单独12:创造力之死
单读13:消失的作家
单读14:世界的水手
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
记录 探索 审美
主编 吴 琦
副主编 刘 宽
特约编辑 阿 乙 文 珍
郭玉洁 王 敦
龙 荻 燕 舞
覃里雯 邹 波
索马里 张 泉
唐克扬 张心童
封面图片来自艺术家孙彦初作品
在断裂与联结之中生活
有读者在微信后台问《单读》,能不能推荐几篇文章,用来劝慰朋
友在婆媳关系上遇到的麻烦。她还非常贴心地补充了一句,“不能也无
妨,叨扰了”。像是一位礼貌的客人,预知自己敲错了门。
拜互联网所赐,作为一本纸质出版物,我们比此前时代的书本更直
接、频繁地听到来自读者的声音,几乎实时地得知他们的喜好、需求和
各自欲罢不能的习惯。失恋的问题,工作不顺利,和父母如何相处?什
么是生活的意义?此起彼伏地问着所有人都会遇到而没有人拥有答案的
问题。可能答案也并不重要,提问本身就是纾解。书与微信,不过都是
介质之一,在这个令人炫目的、高速运转的世界里构成一些缝隙,从中
传来人们隐约而又切近的呼救声。
说来也奇怪,当人类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工具之后,一种普遍的
孤独感同时袭来。无限延伸的社交网络看上去正在打破一切界限,而具
体的个人依然如同黏滞于网中的蜘蛛,随时陷入一阵微风也能触发的抖
动、震颤,甚至覆灭的危险。此前一位年轻的意大利作家保罗·乔尔达
诺意外地捕捉到了这种空气,他的处女作写了两个少年的故事,原标题
是《在水中,在水外》,后来被编辑改成《质数的孤独》,迅速受到国
际市场的欢迎。在文学的成功中,他笑言,也有几分标题党的经验。
可能所有的新媒体实践都会经历类似的过程,与受众短兵相接,在
真实的大众需求中无所适从。关于孤独、焦虑、两性关系、名人效应的
词语,总是毫无意外引来关注,而一旦出现具体的历史时期、地理坐
标、人名,就会把相当一部分读者挡在外面——知识宛若狙击。在由符
码组成的世界里,“关键词”是这个时代的接头密语,也是新的联结方
式。人们凭借它们互相选择,快速决定,买还是不买,点开或是不点,
仿佛人都失去耐性,几秒钟就需要解答——“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隐藏在这些征候背后的真正幽灵,是“自我”的浮现。这一点莱昂内
尔·特里林早就写过,“在16、17世纪之交出现重大转变,仿佛人性发生
了突变”,这种突变被他概括为“主观性的兴起”或者“内在自我的探
寻”。人们在追求独特与自由的过程中,同时遭遇从宗教麻醉(也是保
护)中逐渐苏醒的不安——那时忧郁症也正流行。个性的崛起和自我怀
疑,构成了硬币的一体两面。这种变化持续至今,在今天的中国愈演愈
烈。
现代人似......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