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
- 资料大王PDF
-
0 次阅读
-
0 次下载
-
2024-11-12 22:35:55
微信
赏
支付宝
文档简介:
版权信息
书名:白夜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荣如德 周朴之 翁文达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63689
版次:2015年1月第1版
“描绘人内心的全部深度”——总序
解读作家是难事,何况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作家。一个半世纪
以来,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以至革命家们,虽然对陀氏其人其文
多有阐发,却是众口异词,甚或径相抵牾。然而,陀氏的面貌终究还是
深印在人们的心中,只是每个读者心目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尽相同。
这首先是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本身的多义性,由此引出了后来的批
评家们大相径庭的评论。这种现象,许多大作家都有。因为“大”,就
多了包容,才生出种种阐释。那么作家真正的本义在哪里呢?当然是在
作品里,但要使本义外化,又须通过阅读,而阅读的主体却又各有各的
立场和观念,于是转而为无尽的,甚至相悖的评论。作品的本义游弋在
阅读和评论之间。这种说法显得像一个悖论,却是事实。所以像陀思妥
耶夫斯基这样的作家,最好还是不去寻求一劳永逸的解读,因为它不曾
有,也不会有,就像不会有一劳永逸的文学批评理论一样。我们从批评
家那里读到的文学解读,是经过特定批评视角折射的,凸显的是批评感
兴趣的理解。这一点常常在读者那里产生错觉,以为批评家解读的即文
学本身。其实两者并不相等,有时甚至相悖。所谓批评,并非完全客观
的阐发,更多的是一种主观的解读,甚至还附带着对文学的要求。但好
的批评视角会有十分精彩的发现和阐释,它体现的是批评家自身的睿智
和素养。文学研究却比批评要稍稍显得客观,因为它的注意力多少还在
作品或作家本身,尽管它也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为批评和研究终
究是相互依存,很难分割清楚的。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批评和研究话题早已超越了陀氏本身。当一
个人物成了大众的话题,他就成为各种思想的载体、对话的平台,人们
会借他的名声来说自己的话,使它成为话题的注释或旁证。这是派生的
现象,在学术研究中往往不可避免。《陀思妥耶夫斯基文集》已经摆在
读者的面前,如何解释小说里的故事,每个读者本身就是批评家,因为
任何阅读都是事实上的批评,毋庸笔者赘言。本文仅止于就陀氏本人、
他的创作,以及与此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思考角度,读者尽可见仁
见智,作出最富想象力的解读。
艰难踬蹶,创作一生
十九世纪辉煌的俄国文学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的思考深度和批判
精神。但很多表现了这种思想深度的大作家如普希金、冈察洛夫、托尔
斯泰、屠格涅夫等人却并不出身于平民,相反倒有优裕的生活来保证他
们的写作,就像当时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偏偏发生在一批贵族青年中一样,俄国的思想和变革的号角是在知识阶
层里吹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也不出......
评论
发表评论